近期,東莞遭遇多輪強降雨天氣。8月21日,新一輪強降雨再度降臨,21個鎮(zhèn)街降水量超過100毫米,這給當地農業(yè)生產帶來了較大沖擊。特別是部分處于低洼地帶的農田受浸情況嚴重,農作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災害。在此危急時刻,農技“輕騎兵”迅速響應,抓住退水后的有利時機,分成多個小組,針對水稻、蔬菜、果樹等農作物開展減災復產技術指導工作。
8月22日,市農技辦以及市農科中心的“輕騎兵”深入東城、大嶺山、橫瀝等鎮(zhèn)街,走訪糧食種植企業(yè)和種植戶,為水稻晚造種植管理提供災后復產指導服務。“輕騎兵”一方面指導農戶加強田間管理,采取排水、清洗葉面污泥、增施葉面肥、加強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管護措施;另一方面,指導農戶及時抓住晴天時機進行搶收、搶種,或者改種其他作物,以幫助農戶迅速恢復農業(yè)生產,最大程度減輕暴雨對作物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,為作物在洪澇災后減少損失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。
“輕騎兵”給出建議,雨后應迅速疏通堵塞淤積的地方,全力搶排田間積水。對于那些無法依靠水渠排水或者排水不暢的低洼地塊,可以采用水泵或者人工排水的方式,盡量縮短田間積水時間,降低濕度、增加氧氣含量,促進作物根系恢復生長,防止因積水導致作物漚根或者霉爛。對于受浸沒過禾苗的稻田,要盡快進行排澇放田水,趁著近期雨水不斷,利用雨水自然“清洗”禾苗葉片上的積泥。在晴天后,可以選用噴施噻唑鋅、噻霉酮、氯澳異氰尿酸等藥劑來防治細菌性條斑病、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;同時,可選用噻蟲嗪、三氟苯嘧啶、氟啶蟲胺腈等藥劑防治稻飛虱。對于未受浸的稻田,當前階段應以保苗、促分蘗為主要目標,注意防治細菌性病害以及稻飛虱、稻苞蟲、稻縱卷葉螟等蟲害。
據了解,各鎮(zhèn)街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暴雨影響,全力開展排澇除漬工作。目前,受浸較重的低洼農田積水均已排出,有效地落實了減災復產工作措施。當下,東莞市晚稻插播大部分已經完成,正處于返青時期。由于嚴重水浸地塊的受浸時間未超過12小時,晚稻受水浸影響相對較輕。
接下來,農技“輕騎兵”將結合晚稻栽插等種植業(yè)重點工作,提供綜合指導服務。他們將組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,指導農戶有效應對強降雨對農業(yè)生產的影響,確保東莞市糧食生產安全。
來源:市農技辦、市農科中心